百度网盘-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36)(1 / 2)

加入书签

生产队养十多头猪刚刚好,再多可没那么多猪食喂养,这时候猪草和番薯藤也不是那么多的。

李友桂的建议一说完,罗中华和生产干部及老人们认真的想了想,觉得还真是这样,那边的环境是真的对这儿好,这里地面太湿潮又阴,对猪的生长可不太利。

于是,一行人又往牛棚那边的方向去,此时牛棚里的人也早上工去了。牛棚这边只有两个黄泥糊的屋子,边上就是牛住的地方,一个牛棚。

牛棚的旁边是开阔的一片地,四周也没树,地面比较硬和干,环境真要比刚才的地强多了,不说猪了就连人呆在这里都更舒服一些。

这里不错。

李友桂说的这个地方好。

我也觉得这里行。

同意李友桂的建议。

看了一遍而已,连同罗中华这个大队长在内的几个经验丰富的老人都纷纷同意。这一下获得了这么多的赞同,猪圈地址就立马决定了下来,就建在牛棚这里了。

说好了猪圈的地址,自然就是下午去运石头和水泥,这个活儿全部男社员都是要去的,因为石头太重了,挖石头的地方又远,不得不要人又挑又推又拉的弄回来。

第92章 真大方呀

这是李友桂第一次来传说中的牛棚。

平时来放牛的都是李母和李建华,不过为了避嫌母子俩从来没和里面的人接触过,看见了就当看不见,双方都是这样。

此时此刻,要把猪圈建在牛棚这儿,牛棚的人当然也没有话语权,并且暗地里也期待这份活儿,听说是给他们的呢,可比下地要轻松多了。

猪粪味什么的当然是难闻,可比起从早到晚沉重的劳作,他们宁愿养猪呢。

一百多号的壮劳力男人已经去了大半搬石头运石头,只剩下十来号人在卖力的把地面打结实,还在李友桂的建议之下准备搭完猪圈再里面和上水泥地,方便打扫冲洗。

不过一个下午而已,五间整齐的猪圈就建好了,一间差不多有一个房间大小,可以最多养四头猪,但是李友桂给的意见是一间猪圈只养三头猪,防止发生猪瘟和感染,那就白费心血了。

五间猪圈就能养十五头猪,需要的猪草和番薯藤可不少,猪食这个活也好办,就让牛棚的人去干了,现在牛棚的人也有五六个,应该是难不倒他们的。

如果牛棚的人忙不过来,那也好办得很,老人和半大的小孩子也能干这个活,让他们去打猪草给两三个工分就行。

罗中华早就因为地少社员多操碎了心,这会儿多了一个养猪场,除了交任务之外,剩下的猪除了能改善社员们的伙食,多余的还能给社员们换些生活用品,这也是福利了。

除了建猪圈之外,大榕树后面的这个池塘边也要用渔网或者木片围一圈儿,养上二百来只鸭子,和猪一样上交任务之后,剩下的逢年过节也能给社员分一分,加加餐。

鸡棚也是一样,就圈在了早先罗中华和李友桂他们看好的那块空地上。一边是放养鸭子的水边,一边是养鸡的地方,再建一个十来平的临时小房子,白天和晚上各安排两个人看着,这活儿年迈的老人就可以做,再给个四五个工分,多的是人抢着干呢。

至于鸡食和鸭食,那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番薯叶和烂菜叶子就是喂鸡的好饲料,再让队里的小学生们放学放假去挖些蚯蚓,工分也不用多给,一两个就行。

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能挣工分,可以说完全把第七生产队除了婴儿和小豆丁之外的社员都动用起来了。

天黑之前李友桂回家的时候,猪圈已经砌好连地都用水泥铺好了,木头也找到了,待猪圈干了之后加上木头和稻草就等小猪崽入住了。

关于第七生产队要建养猪场,养鸡养鸭的报告,罗中华年前已经向公社汇报过了,还在李友桂的建议下写了书面报告,并且签上了全体生产队干部的名字和手印,据说已经通过了。

围绕着苏镇街上的各大生产队的地都很少,地都是好地,可架不住这些生产队的人口多呀,人多地少,除了交公粮之外,那分到社员人头上的粮食就少了,吃不饱也饿不死。

不像离苏镇街上远一些的各村生产队,地多人少,管地里的活儿就够了,分到的粮食也要多一些,没有紧靠着公社的生产队这么紧张。

公社原来本来就一心想改善这些地少人多的生产队的问题,这会第七生产队所提出的方案当然受到公社的欢迎了,再说这是集体的所有,既解决供应城市肉类的问题,又缓解公社和生产队压力,还能造福社员,一举三得。

这个方案计划不到两天就全数通过了,并且打算让有条件的生产队也学习呢。

李友桂是不管这些的,她现在比较心急的是大中午回家时去舅舅家说的事儿,不知道梁言苏有没有给她办好。

所以,李友桂一回到家里,刚好就看到了自家舅舅也在,她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来她一直念念不忘的事情似乎给办妥了。

友桂,你回来了。来来来,过来数数。梁言苏也是刚过来没多久,他的脚下正放着一个大篮子呢,见了外甥女就笑呵呵的招手。

李友桂笑着就过去了:舅,你真的是太厉害了。

梁言苏拎过来的是一篮子的鸡蛋,一共有一百个,全是他今天下午和妻子骑车回岳母的村子里买来的。

一个也是五分钱,小部分有些是一角三个,当然那是真的太小了。反正这个价格整个苏镇都是一样的,而且和人换比拿去供销社还划算,比较供销社只给四分钱。

一百个鸡蛋就是4块9角,全部是铺好了稻草提回来的,保护得很仔细。

舅,自己人数什么?你办事我放心。李友桂就看了一眼一蓝子的鸡蛋眉开眼笑,太不容易了。

梁言苏看着自己的外甥女高兴的样子心情也很好,他初六才去县里上班,所以这会儿才还在家里蹲。

友桂,这钱还给你,这些鸡蛋就当是舅舅送的。梁言苏把中午外甥女给的十块钱拿出来塞给她。

李友桂:

她舅真大方。

这可是价值5块钱的东西啊,李建华一个月才18块钱的工资,梁言苏就算有三十来块钱的工资,那也去了六分之一。梁言苏可不是单身哪,他还得养家糊口,这5块钱也是一大笔了。

舅舅,我自己有钱,不怕告诉你,我身上现在还有一百多块钱呢。我哥他答应一个月寄钱回来,吃饭钱我们不缺,缺的是肉和鸡蛋而已。大队长说了队里的粮食也不多了,夏收之前可能不卖给我们家了,以后我们还要靠你和舅母帮我们去村里买鸡蛋和买粮食呢,难道舅舅你还能次次不收钱?亲戚有来有往,这样才是长久之道。

李友桂接过了舅舅塞过来的十块钱,反手又从口袋里取出来五块钱递给他,很认真的和梁言苏讲道理。

梁言苏:

说得好有道理。

于是,梁言苏最后还是默默的收下了,他听李友桂嘴里听说要买鸡蛋给李父李母和弟妹们补身子,本来是打算买来送自家大姐一家的,现在觉得这样才不好呢,还是外甥女看得长远,他不如一个小姑娘呀。

第93章 这么胆小

初六上班,不可能初六早上才走。

去邕县上班要倒一趟班车,来回最快都要四个小时,所以梁言苏都打算好了要和李父和外甥女初五一起走。

梁言苏走的时候,李友桂又给他拿了十斤的蘑菇木耳,和几斤的野果,这些东西她可以在山上随便找到,并不像别人那么难。

所以,梁言苏在知道之后也没有拒绝,一家人也不要那么容气,客气就是生份了。

初五的这天早上,并不需要赶时间,所以李父和李友桂是吃饱了,再带上一套衣服装袋子里备用。

李友桂又拎上了三十个鸡蛋,二十斤蘑菇木耳,一些大个的野果子。李母还给他们煮了十个鸡蛋出门饿的时候吃呢,天才一亮,梁言苏便拎包过来背姐夫了。

梁言苏这么实在人这么好,李友桂要背人的话也不好说出口了,总归这个舅舅是心疼自己的。

好在,从家里到等车的路也不长,才走了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又等了半个小时,远远的看一辆班车驶过来,李友桂和梁言苏便远远的招手了。

很快,班车便在他们的面前停下来,梁言苏便把李父背上车去,李友桂则提着一堆东西跟上了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