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子贡眼中的孔子之教—知识的层级与智慧的探寻(2 / 2)
“不可得而闻”并非绝对地表示完全无法听闻,而是强调其难以获取、不易理解。这说明人性与天道的道理并非像普通的文化知识那样可以通过直接的讲授就能轻易掌握,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悟性、更深厚的积累以及更深入的思考。
子贡的这番表述,精准地划分了孔子教学内容的两个不同层面,一个是相对具体和有形的文化知识,另一个是更为抽象和深奥的人性与天道的思考。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知识的层次与深度的深入剖析
子贡的论述生动地展现了知识的多元层次和不同深度。具体而有形的文献知识,如诗书礼乐,构成了知识体系的基础层面,它们具有明确的形式和规范,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传授,能够被学生相对较为容易地获取和理解。这些知识如同基石,为进一步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关于人性和天道的探讨,则属于知识领域中更为深邃、隐晦和难以捉摸的高层境界。它们超越了表面的现象和具体的事例,涉及到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宇宙运行的终极原理等根本性问题的思考。要领悟这些高深的道理,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能力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
这一区分提醒我们在求知的征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表面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而应当怀揣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勇敢地跨越知识的浅层边界,深入到那些更为本质和核心的问题之中,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认知的境界。
2.孔子的教育智慧的全面审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