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亲疏难断(2 / 2)

加入书签

她依言提笔晕了藤黄,一枝之上绘出朵盛开的兰花,又点出朵半开的,色稍浅。

“秋天的花,如今我倒更喜欢桂花呢。如米粒的花,却有扑鼻的香气,你说它浓烈,站得近了又闻不真切。”

“哎,这形容倒让我想起个人来。”杨励山哈哈笑笑,觉得有趣,“这可是天子身边的红人,也是你一直不怎么看得上的人。”

“莫非是……林大人?”戴晓兰确实惊讶,早先林远送信到吴王府,他们有过一面之缘。只道此人面貌平平,神情举止又透出些木讷,等开了口,更有端倪,竟是有些口吃,即便是个御史,也实在难以让人重视。听闻他接受地方官员招待,明面不收真金白银,对黄酒、丝绸、茶叶等吴越特产倒是颇感兴趣,常跟人在店铺逗留请教许久,被人暗中取笑井蛙之见。

戴晓兰继续说道:“待汴梁的处置下来,才有人知道他事先已在从业百姓中调查过,人情往来,倒成了他的手段。不过那时王府鸡飞狗跳,谁也没空再关心他。若非后来回了京城,我哪能知道他从户部出来本就靠一手算账功夫。”

“没错,承平元年和亲,置办花费繁杂,极易有人钻空子。事情办完,袁成复突然要求重新核对花销,这就查出了错,其中一件追责到林远头上,但他一笔一笔皆记得清楚,甚至对各个关节所需花费都能估个大概,我们便把他推荐了上去。”

“只是……”戴晓兰还是不解,“以林大人之见解与才干,对外大事却放任君主退让,届时甘州或是云州战事再起,难道要拱手相让?何况古往今来,何时见过这总理国家大事之人说话也不流利呢?”

“说不出来,可以少说嘛,不见得是短处。”杨励山指指他二人,又指指桌上诗画,“人之所想,出口便改三分,恐怕只有做的,才有八九分真。晓兰,芙蓉阁的消息天天不断,真真假假,谁都不在场,谁也不是本人,如何分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